当前位置:致富热 > 技术 > 种植技术 > 种黄芩栽培管理经验

种黄芩栽培管理经验

时间:2015-06-06 16:54:00 | 作者:王沐琳 | 标签:黄岑

一、黄芩的用途及产后效益

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的根,具有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、止血安胎之功效。常用于湿温、暑温胸闷、呕恶、湿热脾满、泻痢、黄疸、肺热咳嗽、高热烦渴、血热吐衄、痈肿疮毒、胎动不安等症。该品无论在临床上还是中成药的用料上,用量逐年增加,尤其近年黄芩的提取物不仅国内需求量大,而且国际上更倍受青睐,畅销不衰。2006年所产的黄芩大部分在鲜品阶段就被提炼厂收购做了提取物的原料,因此今年药市将依靠2006年以前的陈货维持供应,货源少于正常年份50%以上,其价也将随着消化逐日上扬,到今年产新时,其价将在目前的每公斤8元价位上升20—30%已在情理之中。按一般亩产200公斤,单价以10元计算,亩产效益可达2000元以上。远高于种粮效益。所以今年种植黄芩是药农获利创收的最佳年份。

二、黄芩适宜栽培的区域及土壤

黄芩因其耐旱又耐寒,根部可承受零下30℃的低温,但喜温怕涝、怕积水,因此该品只适宜黄河以北的区域栽种。俚对土壤选择性较强,最适宜其生长的土壤因为肥沃的砂质地,这种地虽然水分容易流失,但不怕旱,只要适时浇水、施肥,其根系发育就会又快又大,产量高,粘度的虽然也能生长,但产量低。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特定的生存环境和生长习性,这是生物内在基因条件所决定的。因此我们搞药材种植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,否则就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。

三、栽培技术要点

1、 选择好地块与整地首先我们应按上述要求选择肥沃的、易排水的砂质地块,然后施足底肥,其中农家优质圈肥每亩应施2500—3000公斤,草木灰500公斤,过磷酸钙50公斤,随即深翻地25—35厘米深,接着将地耙细整平,做成1.5米宽的畦。

2、 适时播种每亩可用黄芩种子1公斤左右。春播时间应在4月中旬前完成。播前应将发芽率80%以上的黄芩种子用温水浸泡一周后,捞出稍干便可播种,播种时应在做好的畦内按行距30厘米为准,开深0.5—1厘米的小沟,将种子均匀洒入畦内,盖土稍压,随即浇水,以后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,以防地干影响种子出苗,当地温达到16—17℃时,半月即可出苗。

四、田间管理

1、 定苗与补缺当苗全部出土长至5厘米时应进行疏苗,把过密及弱苗清除,当苗高至10厘米时便可定苗,株距应以10厘米为宜,对于缺苗处应即可就地取苗移栽补救,以保苗全苗壮。

2、 中耕除草随着黄芩的不断生长壮大,杂草也随之而生。因此必须中耕除草,这样既利于黄芩的生长发育,又防止了杂草与黄芩争地力。

3、 及时追肥当苗高至15厘米时,每亩应追施复合肥25公斤,尿素5公斤,进入6--7月份再追施过磷酸钙20公斤,当黄芩第三次开花时,最后给黄芩叶面每亩追使磷酸二氢钾0.5公斤,此量可分三次在晴天时喷雾。

4、 病虫害防治危害黄芩的主要大敌是叶枯病,这种病一旦发生蔓延快,导致叶片迅速枯死。尤其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率高。该病的特点是: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,从叶尖或叶边向叶片中心传染。此病一旦发现,应立即喷洒50%多菌灵1000倍液,连续喷雾三次,每隔7天一次。此外,黄芩飞蛾蚕食黄芩的叶片,危害也十分严重。一旦出现应用9%的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处置。再若出现根腐病,应及时拔掉病株,置田外烧毁,同时用石灰洒于病穴消毒,然后再用50%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,以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。

五、收获与加工

黄芩采挖时间应在秋后茎叶枯黄时为宜,当年生也可起挖,但产量低,黄芩苷含量少,三年后起挖的黄芩其黄芩苷含量可超过野生黄芩。起挖后应除去泥土茎叶、因市场购销出现新特点,鲜品可以上市,所以药农为图省事就趁鲜出售。

展开全部内容
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(或网友转载),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
相关阅读
  • 2018种黄岑赚钱吗?黄岑种植的利润与投资成本及前景预测

    2018种黄岑赚钱吗?黄岑种植的利润与投资成本及前景预测

    黄岑是一种清热除燥的中草药,在中药成分提取和制造饮品行业种被广泛的使用。随着黄岑需求量的增大,野生黄岑被不断挖掘,逐渐呈现一种资源匮乏的趋势,所以在当前发展黄岑的人工种植是十分必要的。2018种黄岑赚钱吗?黄芩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,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味苦,性寒,归肺、脾、胆、大小肠经。有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
    2017-12-07 15:23:29
  • 黄芩片的功效与作用 复方黄芩片使用说明书

    黄芩片的功效与作用 复方黄芩片使用说明书

    黄芩片主要成分是黄芩,黄芩又叫山茶根和土金茶根。它在医药中以根入药,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,且被选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,它抗菌效果比黄连还好,而且还不产生抗药性,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黄芩片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。黄芩片的功效与作用1、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,降血压。用于湿温、暑温胸闷呕恶,湿热痞满
    2018-09-11 17:07:32
  • 黄芩种植的经验

    黄芩种植的经验

   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,药用根茎,全株高30-60厘米,主根粗壮,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野生分布,适应性很强,一般土壤都能生长,其有清热燥湿、止血安胎的功效。一、选地和整地:种植要选沙质或半沙质土壤为宜,要有水利条件,一般种前施足底肥,以圈肥为主或施30公斤氮磷钾肥,以磷钾肥多施一些(按种小麦常规做底肥的数量)即
    2015-06-06 16:50:00
  • 怎样标准化种植黄芩

    怎样标准化种植黄芩

    黄芩为多年生草本,株高20-50cm,主根呈圆锥状,长约10-30cm,直径约1-2cm,外皮呈黄褐色,内部黄色。茎丛生,基部伏地,稍上升或直立,分枝多而细,株方形,绿色或紫绿色。单叶对生;叶片披针形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圆形,全缘。总状花序顶生,花偏向一侧排列较密;花萼呈筒状外面密生绒毛;花冠呈紫色,二唇形
    2015-06-06 16:38:00
  • 种黄芩的实用技术

    种黄芩的实用技术

    中药材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根入药,有抗菌消炎、降压利尿、解毒利胆等作用,也是一种常用中药。产于河北、辽宁、陕西、山东、内蒙古、黑龙江等省区,我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。黄芩喜温暖,耐严寒,地下部可忍受-30℃的低温;耐旱怕冻,在排水不良或多雨地区种植,生长环境,生长不良,容易引起烂根。一、种植方法黄芩
    2015-06-06 16:59:00
  • 小麦-黄芩连作人工栽培

    小麦-黄芩连作人工栽培

    药用植物黄芩,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以根入药,有清热燥湿、解毒利胆等功能,人工栽培黄芩,采用小麦-黄芩连作方式,既能合理安排茬口,又提高了经济效益,特别值得山区、丘陵地区种植。一、黄芩生长习性黄芩株高20-60厘米,适宜温暖而潮湿的气候,耐严寒,成年植株可耐-30度的低温,在向阳、高燥、排水良好、中性和微碱性
    2015-06-06 17:04:00
  • 科学种植黄芩的技术

    科学种植黄芩的技术

    一、概述黄芩,别名黄金条根、山茶根、黄芩茶,为唇形科植物,其根供药用,主要成分黄芩甙、黄芩黄素、汉黄芩素和黄芩新素等,具有清热、泻火、解毒、安胎等功效,主治温病发热、肺炎、咯血、黄疸、肝炎、痢疾、目赤、胎动不安等到症,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草药之一。二、生物生态学特性黄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株高20~50cm,主根呈
    2015-06-06 16:47:00